1944年,广东大地战火纷飞。在东江纵队的游击队伍里,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身影——蔡华,年仅12岁,个头不高,却胆大心细,机灵过人。
蔡华1932年生于广东惠州一个普通农家,11岁父亲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。1944年,外出砍柴时偶然结识了两名游击队员,由此加入了东江纵队的游击队。
起初,他只是个跑腿送信的小通信员,但谁也没想到,这个孩子竟能在敌人眼皮底下,干出一桩桩让日军头疼的“麻烦事”:电话线频繁被剪,军车屡屡抛锚,补给物资神秘失踪,日军派兵搜查却总扑个空。没有人知道,这些破坏行动,竟出自一个孩子之手。
一次,一支日军小分队突然进驻蔡华所在的村庄,敌兵荷枪实弹,四处盘查。游击队急需探清敌情,蔡华主动请缨,独自潜入村中。夜色掩护下,他躲进草垛、绕过岗哨,悄无声息地接近敌营。
就在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下,他看到一名日军军官独自打盹,帽子斜挂,手枪插在腰间。蔡华眼睛一亮,压低身形一步步靠近。离敌人只剩几步,他猛然出手,拔枪就跑!
警报声还没响起,蔡华的身影已钻入黑暗。他把那把手枪交给了游击队,所有人都震惊于这个孩子的大胆与果断。这一次,是他与敌人最近的一次接触,也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胜利。
不久后,队里接到一封密电,需要连夜送往总部。敌人封锁了主要道路,山林中野兽出没,无人敢保证能安全穿越。蔡华毫不犹豫接下任务,带着情报出发了。
他昼伏夜行,穿过密林与沟壑,忍着脚上的水泡和身上的蚊虫叮咬,一路翻山越岭。有几次他差点被野猪撞倒,也曾远远望见山虎的踪影。但他始终咬牙坚持,从未停下。
三天两夜后,蔡华抵达目的地,将情报交给了接应人员。这封信,挽救了前线的一整支小队,也让敌人的一次突袭计划彻底落空。
他没有枪,却从敌人手中夺来武器;他年纪小,却一次次完成最艰巨的任务。在东江纵队的历史中,这个孩子的名字,被战士们悄悄刻在心里。
新中国成立后,蔡华继续为国家服务,先后在警卫部门、公安系统、国有企业工作,1986年离休。
今年93岁高龄的蔡华近照
【总策划】孙国英
【顾问】杨炳峰
【统筹】阮志峰 梁燕
【策划/文案】武海林
【执行】雷怡 李佳航
【绘创】知识空间
中国股票配资网网,网配查,无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