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初,乌克兰无人机再次袭击了刻赤海峡大桥。 与以往不同的是,克里姆林宫的反应出奇平静。 没有愤怒的威胁,没有紧急抢修的新闻铺天盖地。普京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,这座曾被视为俄军“生命线”的大桥,如今不再是唯一选项。 为什么? 答案藏在普京刚刚向俄罗斯高层们展示的一份成绩单里:在炮火连天的乌东战区,俄罗斯人居然悄悄搞定了总长度超过5400公里的道路修复和新建工程! 其中两条“明星公路”尤为扎眼——名为“新俄罗斯公路”的大动脉,将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赫尔松、扎波罗热这些俄控区与俄罗斯本土彻底连了起来;另一条,则是环绕整个亚速海,最终通过刻赤大桥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“亚速环线”。
“新俄罗斯公路”? “亚速环线”? 名字听起来挺宏大,但那可是在打仗的地方大搞基建! 普京一边向战场猛砸军费,一边勒紧裤腰带修路,这笔“战争账”真的能算得过来吗? 俄罗斯可不是什么基建狂魔,钱袋子看着紧巴巴的,这么干图啥?
其实普京的算盘敲得响当当,核心就仨字:“以战养战”。 打仗费钱? 那就直接从占领的地盘里“榨油水”! 乌东这块地儿,以前可是乌克兰的命根子,藏着天量的“宝藏”。 就说顿涅茨克盆地的煤炭吧,储备量吓死人——大约600亿吨! 这什么概念? 以前全乌克兰90%的煤炭都出自这里,当年沙俄时期,全国炼钢用的焦煤七成靠它供给。 再看马里乌波尔那座著名的伊里奇钢铁厂,战前每年能炼出600万吨粗钢,乌克兰靠钢铁赚外汇,四成都靠它。 扎波罗热那巨大的核电站,六个反应堆火力全开,能供应乌克兰五分之一电力! 还有咱们老百姓离不开的粮食,哈尔科夫到卢甘斯克那片肥沃的黑土地,一年产出的小麦足足200万吨,也是乌克兰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。
宝贝多,可运不出来变不成钱,就是一堆土疙瘩。闪电战打成了拉锯战,俄罗斯国库眼看要被掏空,普京能不着急? 把顿巴斯的煤挖出来、马里乌波尔的钢铁重新点火炼起来、扎波罗热的电输出来、黑土地上的粮食收起来,这才是持续“造血”的根本。没有路,挖再多煤也得烂在地里。 于是“新俄罗斯公路”来了,横跨战区,打通动脉,让抢到的资源能一车车“无缝”运回俄罗斯,或者转手卖到国际市场上换成卢布或者黄金,真真正正地用“战利品”养活这场战争。
修路可不只是为了拉货养战。 普京的意图更深。 公路铺到哪里,俄罗斯的统治机器就运作到哪里。以前竖的是乌克兰语的公路标识,现在肯定被拆得干干净净,换上俄文指示牌。 收费站建起来了,收费的是俄罗斯养路局工作人员,规章制度是莫斯科定的。 这些公路沿线的居民,刚刚“被加入”俄罗斯籍不久,他们日常所见所闻所用的,都是彻头彻尾的俄罗斯那一套行政体系和生活习惯。 从开车交费,到出门上路,时时刻刻都在强化一个认知:你现在是俄罗斯人了。 潜移默化之间,统治的根基正在被水泥和沥青浇筑得更结实。
当然,别忘了打仗需要啥? 物资!充足的弹药武器炮弹,吃喝拉撒的补给。 战争头两年,俄军为啥打得束手束脚? 经常被批“兵力分散”、“推进太慢”?一个巨大问题就是补给跟不上。 东西运不上来,再强的士兵也得饿肚子。 现在的局面变了。“新俄罗斯公路”贯通后,卡车拉着装备补给,从前线后方直接就能畅通无阻地送到战壕边。 “亚速环线”形成闭环,等于给整个亚速海沿岸的关键区域,包括克里米亚,套上了一个高效的环形运输网络。 前线需要什么,这条大环线就能迅速响应。 后勤保障能力一上去,仗就好打多了。 刻赤大桥再次被炸? 没关系,依赖度大大降低了,损失完全可以承受,普京自然不用再急赤白脸。
更重要的是,乌东这片土地,在普京和俄罗斯的战略蓝图中,绝不仅仅是资源地和补给站那么简单。 它有着无法替代的地缘价值。 西方智库“战争研究所”的报告说得直白:俄罗斯总参谋部把乌东视为抵抗北约东扩的“黄金盾牌”。 没了这块缓冲区,北约的刀尖就直接抵在了俄罗斯柔软的“腹部”——像罗斯托夫、沃罗涅日这些人口稠密、经济关键的战略大后方,将暴露在潜在威胁之下,无险可守。 再看亚速海,曾经是乌克兰的黄金出海口,乌八成的海岸线在这里。 现在俄军通过控制乌东和克里米亚,几乎把整个亚速海攥在了手心。 乌克兰的海岸线几乎被废掉,而克里米亚在俄军眼中,则如同一座永不沉没的超级航空母舰,牢牢扼守这片关键水域。
普京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。 仔细观察,这条费心费力建起来的“新俄罗斯公路”和“亚速环线”,它们的最终目标,似乎是国际级别的“主干道”——中欧国际走廊。 四月份,俄罗斯国家预算里已经专门拨出了一大笔钱,要建设“中欧国际走廊”的本国段。 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两者未来必会接驳在一起。 一旦成功连通,带来的战略红利将极其丰厚。 首先,国际上那么多国家的货物运输选择通过这条经过俄控区的走廊,某种程度上就是默许甚至承认了俄罗斯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。 其次,乌东那丰富的资源输出将如虎添翼,更快捷地进入亚洲、欧洲大市场,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,让俄罗斯“回血”的速度更快更强。 更重要的是,这相当于把俄罗斯的经济动脉,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欧亚经济体牢牢绑定在一起。 想想看,过境的滚滚物流,将给俄罗斯带来持续稳定的过境费收入,大幅提升其在欧亚大陆贸易版图中的地位。
一边是燃烧的战场,一边是轰鸣的筑路机械。 当全世界还在关注巴赫穆特或阿夫杰耶夫卡炮火硝烟时,俄罗斯已经在战区深处默默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工程。 普京这一手“以战养战”,远不只是急功近利地挖资源填军费那么简单。 把公路直接修到乌东中心,并且瞄准更大国际物流网络的战略布局,显示了他要把战争成果永久化、制度化,并通过经济纽带实现长远的政治和战略目标的深谋远虑。 战争在摧毁,普京却在废墟上筑路建网,试图把“吃下去”的乌克兰土地,彻底变成俄罗斯新的战略资源和地缘屏障。
中国股票配资网网,网配查,无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